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

工程训练中心

一、历史沿革

1941年,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成立了机械实习厂,践行着徐特立院长提出的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还曾受到朱德总司令的嘉奖。

延安时期的机械工厂

1951年,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建成实习工厂,并从苏联、捷克和德国分别订购了一批精密测定仪表和高级工具机。

华北大学工学院时期学生在工厂实习

1970年,学校获准成立校机械总厂,代号5499,又名五七仪器厂。

1984年,学校筹建了“金工实验室”,恢复了学生金工实习。

1987年,工厂建立实习教研室,后改为“金工教研室”,承担机械类、非机械类和3个管理类专业《机械制造基础》等技术基础课的讲授和实验。

1991年,建成电子实习基地,开始接纳本科生进行电子实习。

1993年,学校投资40余万元建成了热加工实习基地,开设了冷热加工所须全部实验;扩建电子实习基地,具备接纳全校本科生进行实习的能力。

1999年,在国家教育部世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正式成立。

2002年,工程训练中心在学校和机械与车辆学院的领导下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创建了本科学生“工程训练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2006年,工程训练中心先后获批为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8年,工程训练教学团队获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2009年,工程训练教学团队获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2012年,顺利通过“十一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

2018年,大学生工程实践训练中心大楼在良乡校区落成,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33254m2,全部用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

大学生工程实践训练中心(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

2019年,工程训练中心整体搬迁至大学生工程实践训练中心大楼,并全面更新和升级了实践教学条件,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

工程训练中心

2023年,工程训练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五年阶段性总结评估。

二、建设成效

为适应新经济催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需求,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并服务于我校“双一流”建设对领军领导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中心依托我校良乡校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已初步建成了“教学理念先进、功能定位合理、教学体系完善和仪器设备精良”的工程实践教育教学平台,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合作、社会服务以及示范辐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工程训练中心现已成为我校实施工程实践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优质资源,担负着大学生家国情怀、品德修养、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使命,是贯彻落实实践育人、创新育人、劳动育人、思政育人和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

三、师资队伍

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和实践育人需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识与专业相结合、创新与需求相结合等手段,有机地将教师队伍、实验技术人员和工人技术队伍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支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教学名师、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学科带头人、责任教授和具有高学历的专职实验技术人员以及工人技师组成的学术梯队和工程训练层次鲜明的工程训练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示范中心现有人员队伍共计154人,其中固定人员共计135人,流动人员1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34人(占总人数22.1%),副高级职称人员66人(占总人数42.9%);具有博士学位96人(占总人数62.3%),硕士学位19人(占总人数12.3%)。示范中心现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3人,国家高层器青年人才3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

四、教学成果

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累计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及荣誉奖项十余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及荣誉奖项五十余项、校级优秀教育教学奖项七十余项;组织、策划和编写“工程训练系列规划教材”、“高等学校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材”以及“面向21世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规划教材”等工作,累计出版各类教材一百余本;发表各类教改论文一百六十余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级、市级以及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一百四十余项,开发实验课程一百四十余门。

五、人才培养

工程训练中心现面向全校机械类、近机械类以及经、管、文、理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开展工程训练、自主探究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年接纳来自全校的约6000名学生的实践教学、自主探究和科技创新活动,有效地支撑了我校相关实践育人工作。

同时,在学院支持下,中心依托学科专业特点和优势,利用自身资源优质和机械设计及制造加工优势条件,为学院“方程式赛车工作室”、“节能车工作室”、“无人车工作室”、“智能车工作室”、“机械创新设计团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团队”以及“三维成图空间”等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资源与条件,有力支撑了中心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近五年来,利用中心平台所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互联网+”、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节能竞技大赛、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以及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等活动,累计有600余人次在17类省部及国家级科技竞赛中取得了148个奖项(其中国家、国际级奖项82项),本科生发表论文94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3项。

六、示范辐射

本着“立足本校、面向社会、服务国防”的原则,不断拓展中心与政府、社会、企业及其他院校等合作职能,以多渠道方式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同时,不断辐射中心的建设理念与改革成果。

近年来,依托北京市教委“实培计划”、“中学生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徐特立科学营等项目,承担了来自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首都经贸大学、防化学院等北京地区高校的实践活动及接待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徐特立科学营、韩国、马来西亚及英国等中学校长、留学生及中学生的工程实训、劳动实践和科普体验活动等累计近10000人次。

近年来,共接待了来自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学者专家,以及国内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广西大学、太原工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近百所高校领导、专家及同行逾千人次的调研、考察和交流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展示宣传效果。

承办了工信部部属高校工程训练中心主任联席会议、现代工业培训国际学术会议、国防科工委系统的数控技能人才培训、中央国家机关机电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操考核、培训和取证、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竞赛装配机器人培训以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骨干师资培养”等工作,并积极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综合性工程训练学科组会议、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化建设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高校工程训练中心主任联席会、北京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训交流会、中国教育服务中心教育发展事业部组织的同行交流会和国内各类实践教学学术会议、教育部金工课指组扩大工作会议暨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等等。

此外,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劳动保障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高等教育处以及中科院院士等领导还莅临中心指导工作。开展公益活动与扶贫培训10次,受益人数392人次。起到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

更新时间:2023年11月